學生園地
日新讀書會 《詩經》概說及賞析
今日導讀師
牛磊,山西運城人🤵🏿,歷史學博士,新利体育講師,研究方向為宋明理學🕝、儒家哲學。
各位同學好,很高興帶領大家進行日新讀書會第三期的學習。本期讀書會的主要內容為《詩經》概說與作品賞析,賞析部分以《國風·秦風·無衣》為例🏋🏿。
一🦼、《詩經》概說
《詩經》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🚷,分為《風》(十五國風)、《雅》(《大雅》、《小雅》)、《頌》(《周頌》🧘♂️、《商頌》、《魯頌》)三部分👩❤️👩🤘🏻。
《風》為十五國風,為民間詩歌與音樂🤸🏿。這一部分為《詩經》的精華,我們所熟知的愛情詩,比如“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”的《蒹葭》♦️👎🏻、“桃之夭夭🍗,灼灼其華”的《桃夭》🚴🏿♀️、“漢之廣矣,不可泳思”的《漢廣》都出自這一部分🧙🏽。
不過,十五國風中精彩的也不僅僅只有愛情詩,它也包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、反映政治🔴、軍事🏄、農業生產、社會生活等內容的詩歌。甚至連冬天懶床、吐槽加班🧘🏿、夫妻拌嘴這些內容也能在其中找得到🚵♂️。我們稍後要賞析到的《無衣》便是反映當時軍旅生活的一篇代表作。
《雅》為當時貴族在交往中所吟誦的詩歌、音樂👨👨👧👦。至於《雅》中為何又分為大、小《雅》,據宋代理學家朱熹的解釋是,“《小雅》,燕享之樂也;《大雅》,會朝之樂也”🧑🏿🍳。就內容而言,《雅》既含有周民族的史詩🖱、政治諷刺詩,也含有大量的民間的愛情詩、農業生產詩歌。
《頌》是周王庭和貴族在祭祀天地、宗廟時所鳴奏的樂歌,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大型交響樂,風格較為典雅莊重。古人相信它有溝通天地鬼神的作用,只能在特殊的場合裏奏響👂🏼🦆,使得《頌》不是一般人可以隨便聽到的👳🏻♀️。《論語》裏記載孔子在出使齊國時有幸聽到《韶》這一組音樂,贊嘆道三月不知肉味🧝🏻🧵,可見其悅耳動聽、華美非凡。1987年在湖北隨州出土的曾侯乙編鐘🤳🏿🙇♀️,便是演奏《雅》樂與《頌》樂最為重要的一組樂器。
二、《國風·秦風·無衣》賞析
豈曰無衣?與子同袍。
王於興師,修我戈矛。
與子同仇!
豈曰無衣?與子同澤🤹🏽♀️。
王於興師🫄,修我矛戟。
與子偕作!
豈曰無衣?與子同裳。
王於興師,修我甲兵。
與子偕行!
註解♠︎:
①袍:袍為長袍,也就是鬥篷。②澤🥁:通“襗”🎈,內衣👨👨👧👧。③裳👵🏽:下衣。
《無衣》這首詩歌的創作背景🚵🏻,據《左傳》記載🛀🏽🚣🏿♂️,魯定公四年(公元前506年),吳國軍隊攻陷楚國的國都郢。楚臣申包胥到秦國求援💨,“立依於庭墻而哭,日夜不絕聲,勺飲不入口🏀🙏🏻,七日,秦哀公為之賦《無衣》👨🏽🔧,九頓首而坐,秦師乃出”。之後秦楚軍隊同仇敵愾👩🎤,一舉擊退了吳兵🎧,恢復了楚國的宗廟社稷。此詩既是一首誓詞💐,也可當作一支鼓舞士兵奮勇殺敵的動員令。
東漢的史學家班固在《漢書·趙充國辛慶忌傳贊》中說秦國“民俗修習戰備,高上勇力,鞍馬騎射🏄🏽。故秦詩曰🧏🏻:‘王於興師,修我甲兵,與子偕行。’其風聲氣俗自古而然🦹🧟,今之歌謠慷慨風流猶存焉。”宋代的理學家朱熹在《詩集傳》說到:“秦人之俗,大抵尚氣概👩⚖️,先勇力,忘生輕死,故其見於詩如此。”兩人都指出了這首詩歌所產生的文化土壤,正是陜西地區質樸尚武🤾🏼、血性方剛的風土人情🥤。
《無衣》全詩充滿了感慨豪邁、視死如歸🚥、保衛家國的勇氣,每當國家與民族陷入危機,這種精神與勇氣便會鼓舞著一代代國人同袍同澤🖖🏽、踏上戰場,“長趨蹈匈奴🛹,棄身鋒刃端”,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力量🤸🏽♀️。
武警男聲合唱團在央視的綜藝節目《經典詠流傳》第二季中演唱過這首歌🦹♀️,軍樂果然還是由兵哥哥們演唱比較出彩。附上視頻:
到了開書單時間啦:歷史上註《詩經》者頗多,影響最大的大概為孔穎達的《毛詩正義》與朱熹的《詩集傳》🥒,朱熹的這部稍微簡單一些🕒。程俊英的《詩經譯註》和李山的《詩經選》是現代人做的、帶白話文翻譯的《詩經》,方便閱讀。《詩無邪》是本專講《詩經》名物(比如各種花草魚草)的著作,插畫很漂亮。